2017年保险监管力度加强 健康险或突破5000亿元


在日前召开的2017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,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,2016年保险业始终坚持“保险业姓保”,推动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全国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.4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.1万亿元,年均增长16.8%。

2016年中国保险业继续保持高歌猛进的势头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傲人成绩。保费收入突破3.1万亿元,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,跃居全球第二位;保险业总资产突破15万亿元,这是2016年保险业交出的靓丽答卷。

同时,2016年中国保险市场也热闹非凡,从吸人眼球的“宝万之争”到香港保险爆红,从巨灾保险破冰到互联网保险爆发性增长,诸多保险大事件引人注目。2017年保险监管力度也将继续进一步加大。而具体到险种,业内人士表示,健康险将迎来黄金发展期。

互联网保险大爆发

2016年是互联网保险迎来大发展的一年,预计全年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有望比2015年实现翻番。目前,2016年互联网保险的整体数据还未出炉,但中保协此前的数据显示,2016年1月至9月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发展势头强劲,实现累计年化规模保费1389.2亿元,同比增长17.5%,与2015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全年保费水平接近。

互联网保险保费在总保费中所占的比重由不到1%增长到9.2%,同时,也引来了各路资本的积极参与。截至2016年7月,已有35家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公司获得融资,多元资本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保险行业生态。

顶着“三马”光环出生的众安保险在2016年赚足了眼球,超高估值、筹备上市、员工持股计划等消息不绝于耳。而继众安保险和泰康在线之后,2016年年初,安心保险和易安保险也陆续开业。

保险举牌饱受争议

保险行业总资产突破15万亿元,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突破13万亿元,保险资金已成为当下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力量。2016年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举牌行为饱受争议,甚至被称为资本市场的“野蛮人”。

据不完全统计,2016年保险资金共举牌约120家上市公司。恒大系、宝能系、安邦系等险资异常活跃,分析认为,这类融资平台型企业,采用抬高负债端成本的模式迅速做大规模,进而在资本市场以高风险博取高收益,本质上已经偏离了“保险姓保”主线。

这也引发了监管的关注。2016年年底,保监会密集出台了“加大保险机构投资能力监管力度 提升保险资金运用内控管理水平”、《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》等多项通知和规定。在2017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,资金运用更是被作为今年三个重点监管领域之一。2016年,个别成立时间较短、规模较小的保险机构为追求高速扩张,投资过于激进,使用来自高收益短期限保险产品的资金投资上市公司,面临流动性、期限错配等风险。

“要以完善规则为重点,着力解决部分保险产品短期化倾向等问题。”项俊波说,要引导保险公司发展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业务,强化人身险产品定价利率和结算利率监管,遏制激进定价和不合理高结算利率产品开发,切实降低负债成本,防范利差损风险。

他表示,针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和万能险产品占比高的公司,将通过限制分支机构增设、限制产品备案审批、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等监管措施,倒逼公司转型升级。

对于个别保险机构资金运用方面资产负债不匹配,跨领域并购,投资激进等问题,监管部门也将“对症下药”。

项俊波说,将综合评估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和资产配置能力,差别化实施偿付能力政策和资金运用政策;加强股权股票投资监管,研究对重大股票投资增加报告、备案和核准等要求,研究设立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和资管公司首席风险官制度;加强资金运用现场检查,严厉打击保险资金短期炒作等行为。

不过平安证券表示,2017年险资举牌仍会延续,但将更加规范。保险资金体量大、久期长、追求绝对收益,是股权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。但是2016年年末部分保险公司的行为使得监管层强化对险资举牌的监管,敦促险资成为长期资金提供者和善意的财务投资者。

保险牌照热度高涨

丝毫不逊于民营银行牌照申请的热度,2016年金融市场上“保险”牌照也成为香饽饽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在保监会排队申请牌照的拟设保险机构超过200家。其中,共有7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设立或参股设立保险机构的公告,较2015年的增长了近八成。

其中发起或参与设立寿险公司的比重最大,约有30家;发起或参与设立财险公司的上市公司有25家,健康险公司9家,信用保险3家,科技保险2家……公告显示,这75家上市公司中,有22家入股保险机构比例为20%,最少的仅为3%。

平安证券表示,产业资本进军保险业的主要原因包括促进转型升级、降低融资成本、分享保险红利、增加企业利润,以及市值管理需求等。

针对这一现象,保监会2016年年底发布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,提高门槛约束股东。海通证券(16.230, -0.04, -0.25%)表示,预计将不再有新的“融资平台类”公司出现,上市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。

防范风险:监管与内控并重

“当前保险行业风险总体可控,但风险防控难度在加大。”项俊波说,保险机构作为经营主体,处在市场一线,在防控风险中的作用不可或缺。

他表示,金融市场复杂多变,保险机构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,做到见微知著,及时发现和防控风险,提早采取应对措施。

项俊波说,保险业以稳健经营见长,无论是保险产品定价、业务承保,还是资金运用,保险机构都要坚持审慎原则,既要防止产品定价上的盲目乐观,也要防止市场竞争上的不计成本,更要防止资金运用上的激进投资。

防范风险是保险监管的生命线,将风险防范关口前移,同时加大检查处罚力度至关重要。

项俊波说,保险监管要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,积极稳妥处置潜在风险点。对于触碰风险红线的,要坚持露头就打,出手要快、下手要狠,确保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;对于形成风险隐患的,要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,跑在风险前面,瞄准要害、果断处置,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。

健康险迎来黄金发展期

“保险姓保”的价值引领下,健康险市场正迎来黄金发展期。商业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,给付保险金的保险。

保监会数据显示,2016年前11个月,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841.80亿元,同比增长73.08%。按此速度,2017年健康险保费突破5000亿元已经是大概率事件。长远看,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保险意识的觉醒,健康的保险需求或将得到进一步激发。

看得见的市场前景下,健康险公司也进一步扩容。2016年12月瑞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复成立,至此,国内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扩容至7家。另外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分别为:人保健康、平安健康、和谐健康、昆仑健康、太保安联健康。

平安证券研报显示,在2006年-2015年的10年间,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18.4%。如果以新“国十条”所定位的保险密度发展目标来计算,我国健康险规模在2020年将会达到1.5万亿元。

事实上,2016年也是我国税优健康险试行的第一年。日前,第四批经营个人税优健康险名单正式公布,光大永明、民生人寿等7家公司正式获批经营税优健康险业务。截至目前,被纳入经营税优健康险的阵容已扩容至23家。尽管试行第一年中,税优健康险总保费规模不尽人意,但据业内人士透露,2016年以来税优健康险产品销售件数逐月上升,呈现出一个正向增长的趋势。



注:本文转载自经济参考报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上一篇 下一篇

分享

最新加入

最新评论